拍摄照片,噪点总是无法避免。除了前期使用更好的相机、充分曝光、多张堆栈等等,后期的时候,我们也可以利用软件对照片进行降噪。今天分享的“三步降噪法”,可以在尽量保留细节的情况下,对照片进行比较精细的降噪。 照片中的噪点一共分为两类:颜色噪点和明亮度噪点。 颜色噪点,指的是照片中本来单纯的色彩区域,出现的五颜六色的杂色块。比如下图中,原本灰白色的云海中,有大量的红绿蓝色的色斑。 明亮度噪点,指的是照片中本来亮度一致的地方,出现的斑斑点点、亮度不一的灰色颗粒。比如下图原本应该很柔顺的云海,里面却是各种嘈杂的颗粒。 降噪,属于修补前期的“错误”,一定要在后期处理的一开始就进行。 我在不断的后期研究和实践中,特别是学习了Jeff Wu老师《野性之美:野生动物摄影手记》书中谈到的两套杰夫流程之后,慢慢的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后期降噪方法,因为一共分三个步骤,所以这里称为“三步降噪法”。 1、Lightroom/ACR全局降噪 前面说过,降噪要在后期的一开始进行。 “颜色”滑块控制了颜色降噪的强度。如果我们把颜色滑块减少到0,会发现五彩斑斓的颜色噪点非常明显。 默认的25数值,适用于95%以上的图片。 如果我们把“颜色”数值提高的100,会发现方框中的一些细微颜色,全部被抹平了。因此颜色降噪的强度并不是越高越好,一般25-35之间足以。 “颜色细节”滑块,控制了颜色降噪运算的阈值,默认数值50适用于大部分情况。增加“颜色细节”数值,颜色降噪的阈值提高,更多细节会被保留,当然不少噪点也会成为漏网之鱼。 降噪的原理,是在噪点周围采样,进行平均和模糊。“颜色平滑度”滑块,就控制了颜色降噪运算时平均程度,默认的50数值也是大部分情况的最佳预设。比如这张照片,如果我把“颜色平滑度”滑块从默认50左拉到0,你会发现降噪的结果不够平滑均匀,还是红一坨青一块的。 “明亮度”滑块,控制了明亮度降噪的强度。 “明亮度”滑块默认是0。一般要适当的提高数值。 假如右拉滑块到100,我们会发现整个照片噪点是没有了,但是已经模糊的跟水彩画似的。 这张照片,“明亮度”滑块调整到30左右比较合适。 为什么是30呢? 下面的“明亮度细节”以及“明亮度对比”滑块,和“颜色细节”、“颜色平滑度”非常的类似,一般我也是保持在默认的50和0这两个数值。 2、Nik Dfine 2局部降噪 第二步降噪,我们使用专业免费的插件 – Nik Dfine 2。关于如何下载这个插件,以及Dfine 2的详细说明,可以参考我以前的教程
Dfine插件会自动分析照片,然后进行降噪。 这张照片我觉得云层中的对比度噪点(明亮度噪点)还是比较明显,所以把“对比度噪点”的强度从100%提高到了130%。 上面说过,这一步的降噪,主要是针对天空、水面等噪点比较明显的区域。而建筑等细节丰富的地方,降噪工作在第一步全局降噪就完成了。 第二步降噪,是局部降噪,主要针对天空、水面、墙壁等大块纯色、噪点会比较明显的区域。 3、蒙版抑制噪点再生和输出降噪 经过ACR的全局降噪,和Dfine2的局部降噪,照片的降噪工作基本完成,之后的主要任务,是不让噪点重新显现出来。 因此我建立了一个亮度蒙版,把上述操作局限在建筑的亮部细节中。这样建筑的暗部,以及天空水面,就不会受到影响,增加噪点。
如果这些操作,必须施加在天空水面上。那么我们在最后输出照片前,还可以再做一个局部的输出降噪。 配合蒙版的白色部分,输出降噪主要应用在大片纯色区域,使得天空水面的噪点在成片中不明显。同时蒙版的黑色部分,使得输出降噪没有(或者很少)应用在细节多的建筑上。 以上就是“三步降噪法”的全部步骤,从全局到局部,甚至不同局部用不同的降噪强度,适用于需要精细处理的照片。普通的旅游图片,一般直接ACR或者Dfine一步降噪即可。 总结 1. 噪点分颜色噪点和明亮度噪点,降噪要在后期的一开始进行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汶上县摄影家协会 ( 鲁ICP备19044478号-1 )
GMT+8, 2025-2-5 18:50 , Processed in 0.040234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